
2019年12月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沙海林(左二)
與2020年迪拜世博會首席技術官穆罕默德•哈希米(左三)及中阿雙方嘉賓共同啟動迪拜世博會推介水晶球。

2019年12,2020年迪拜世博會首席技術官穆罕默德•哈希米率隊參訪特斯聯上海辦公區。

2020年迪拜世博會園區占地面積約為438公頃,將有192個國家參展,創歷史之最。
世界博覽會,從1851年倫敦海德花園的展示萬國工業產品時起就是“前沿技術”的代名詞,被譽為經濟、科技和文化的“奧林匹克”,而世博會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商機和經濟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世博會本身承載的科技含量,帶給其承載的城市未來發展的價值在今天自然會很深刻地刻上“智能化”的烙印。第三方數據稱,預計十年內迪拜世博會將為該地區創造300億美元(約合211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并累計創造近10萬個就業崗位。而這樣的世博效應,大抵在過去10年的上海身上看到印證。會上看科技,會后看效益,世博會長久的魅力也正在于其中,這不僅是一座新的未來之城,更是打開一片市場藍海。
盛會與科技:城市跨越的新契機
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智慧城市在上海的發展幾乎可以代表中國在世博會之后城市現代化、數字化建設的進程。一場盛會和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帶給上海的是城市跨越發展的新契機。
而對于把世博會作為科技轉型切入點的迪拜來說,從一開始就設計好了圍繞 “后世博”的發展之路,已經把世博會本身放在了對于迪拜未來智能城市建設和創新經濟基礎建立的起點上。如同上海世博會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時帶給上海的跨越契機一樣,阿聯酋也賦予了迪拜世博會這樣的期待。
與穆罕默德·哈希米同到上海考察的2020年迪拜世博會后世博特區副總裁納迪梅·梅拉,在多次與中國的科技企業接觸中,對中國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的應用上有著很強的期待。她說:“我們在世界范圍內與那些在特定技術領域的公司交談,比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2020年世博會的未來發展和后世博特區, 主要的重點是幫助阿聯酋實現智能轉型目標。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很多政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2019年6月,2020年迪拜世博會后世博特區副總裁納迪梅·梅拉在中國上海的迪拜世博會交流說明會上,
向中國政、企代表介紹迪拜后世博特區。
2月,在迪拜舉行了一場關于迪拜后世博特區建設的分享會,來自全球前沿科技企業代表帶來了他們關于城市智能化發展的實踐經驗。當天受邀分享的企業是西門子和迪拜世博局三個月前曾在上海參觀過的中國科技企業代表——特斯聯。

2020年2月,特斯聯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渝在迪拜分享特斯聯的AI CITY的實踐經驗。
特斯聯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渝在分享中,從一個體驗者、參與者的角度總結了城市智能化發展從1.0到4.0的脈絡,這也是特斯聯數年來產品研發和實踐經驗的凝練。過去10年,城市智能化的發展經歷了從硬件驅動的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到解決方案驅動實現場景智慧化的1.0和2.0階段。城市智能的2.0階段也是特斯聯不斷積蓄力量的現在完成時,在社區園區、電力能源、文博零售等場景打造的智慧服務解決方案,在中國落地8400余個智慧項目的標準產品。
1.0和2.0的階段,是城市數據不斷積累的階段,也伴隨著信息通信網絡從3G到5G的升級換代。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信息、資源實現數據化,數據量多而繁雜。毋庸置疑,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數據市場和相對較低的數據成本。在城市發展不斷向前的過程中,如此龐大“數據”如何成為真正智能的“大數據”應該是每一個城市建設參與者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而下一步的3.0階段,便是上海在最新的智慧城市建設意見中所強調的實現數據打通后的全面智能化,這也是中國的城市智能化進程的現在進行時。“打破數據孤島,并以數字孿生平臺建設為助手,對城市進行智能協同管理、調度和運行。這將成為3.0階段城市數據智能最主要的模型。特斯聯將3.0階段的產品定義為AI CITY(人工智能城市),而這一產品的首個世界級項目正作為中國重慶 “新基建”樣板,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在這個階段,智慧城市也將向著智能城市實現階段性的跨越。艾渝表示:“AI CITY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科技企業以及眾多的城市建設參與者從規劃階段進行智能理念的導入,這也是今天迪拜通過世博會希望達成的目標。我們也很興奮在萬里之外的迪拜,遇到了‘知音’。”
特斯聯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渝(左)
與2020年迪拜世博會后世博特區副總裁納迪梅·梅拉(右)探討智能城市發展的未來。
信息共享、相互推送、快速反應、聯勤聯動,當智能化的基因寫入城市每一處,整個城市一盤棋的時候,將創造出一個全新且史無前例的人工智能城市。而不斷成熟的中國AI CITY模式也正在走向全球,與全世界更多城市去共創智慧城市4.0的將來進行時。
特斯聯與迪拜世博會的這份“機”和“緣”,在今年7月2日也上了一個新臺階——2020年迪拜世博會正式公布了這家中國科技企業成為其首席合作伙伴。特斯聯,繼西門子、思科、埃森哲、SAP等11家企業后,成為2020年迪拜世博會的最后一家官方首席合作伙伴。在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情況下,迪拜世博會選擇中國科技企業是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信心,更是對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AI浪潮中實力的認可和看重,和對中國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領域經驗和成績的高度肯定。

2020年迪拜世博會官方首席合作伙伴
特斯聯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渝與阿聯酋國際合作事務國務部長、2020年迪拜世博會主席莉姆·哈希米閣下見證特斯聯簽約成為2020年迪拜世博會官方首席合作伙伴。
在2020年迪拜世博會與特斯聯“官宣”之后,艾渝坦言,通過世博會這樣的頂級盛會,把特斯聯的AI CITY和智慧化產品帶到了中東。特斯聯將在這里設立AIoT研發中心,并成為迪拜后世博特區創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為這座城市未來的智能化衍變提供科技支撐。“科技是城市轉型的關鍵之力,而一場盛會帶給城市發展的契機也不言而喻。無論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還是接下來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我們都親眼見過很多例子。在迪拜,科技和盛會的交織,我們也期待特斯聯與這座幻想之城共同見證未來。”
讓城市溝通思想,以科技共創未來
城市智慧的未來,要從頂層設計開始下一盤“有智慧”的大棋。回到2020年迪拜世博會首席科技官穆罕默德·哈希米的話,他希望“2020年迪拜世博會,不僅有好的視覺效果,而且擁有非常領先的科技體驗,我們正使用世界上最領先的公司的技術,也包括來自中國的公司和技術,不僅是你眼前看到的物質世界。如果你是一個訪客,也將體驗到一個物理和數字的雙重世界。”
艾渝所期待與迪拜共同的未來是什么?特斯聯所總結的城市智能化4.0階段是什么?也許在迪拜世博會與特斯聯合作中,可以探尋到一些答案。世博會本身就是一次城市發展的大跨越,迪拜選擇用后世博特區凝結成果,與全球在城市智能發展領域有所建樹的城市、企業、機構、組織互通有無,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或許這就是城市智能的4.0階段。顯然,特斯聯已經做到了行業領先,甚至是“感知未來”。
從每一個微觀場景的數字化,到宏觀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協同運行,再到全球智能城市網絡的構建。城市和城市之間也可以通過數據溝通思想,共享治理經驗。特斯聯在重慶的AI CITY“云·谷”的治理經驗,可以通過這條網絡與迪拜后世博特區的創新生態共享。那時候,無論是時尚的東京、浪漫的巴黎,或是充滿奇跡的迪拜,都可以在同一張“網”上互通有無,形成網絡效應。這是特斯聯未來打造全球AI CITY網絡的初心與使命。
特斯聯AI CITY概念圖
十年前的上海,舉辦的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性世博會。為了籌備世博會,上海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中心城區快速路、越江隧道和道路體系、路網容量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全新的升級。以及趕在世博會召開之際落成的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如今也和浦東機場一起,以超過1億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成為世界級樞紐機場。
十年后的中國,以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數據中心等等為代表“新基建”已成為新型城市化建設的主力軍。而當迪拜以世博會要與全球“溝通思想、創造未來”時,在智能化城市中發光發熱的基礎設施建設便不僅僅是路橋場站,科技力量的閃耀才是聯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
迪拜后世博特區概念圖
特斯聯的AI CITY叩開了城市未來的大門,將人、物、事、時空的數據形成有序的協同,推動城市治理進入一個正向的循環。在上海,代表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最新方向的意見,將目標定為到2022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而迪拜的愿景,與友城上海默契的一致——在智能可持續的城市環境中連接人與空間。
遠隔6450公里的兩座友城,今天戰略規劃上的遙相呼應,也許在不遠的未來可以借助AI CITY的中國方案和智慧,讓“城市智能網絡”中的溝通思想變得更加高效且從容。